制止餐饮浪费不仅关乎个人习惯,更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民生福祉。要有效遏制餐桌上的浪费,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措施。
制度建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基础。202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明确了反食品浪费的原则、责任和激励约束机制,标志着我国将制止餐饮浪费纳入法治轨道。随后,一系列政策文件如《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制止婚宴餐饮浪费工作的通知》等相继出台,聚焦重点领域加大治理力度,制度建设不断推进,为减少食物浪费提供了坚实保障。
尽管反对食品浪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问题依然存在。据《2023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报告》,我国食物总体损耗浪费率为22.7%,2022年的食物损耗浪费总量达到4.6亿吨,经济损失高达1.88万亿元。这表明,制止餐饮浪费仍需长期努力。源头治理与系统施治相结合,才能让节约粮食成为社会共识。
压实各方责任是全链条制止餐饮浪费的关键。市场监管部门近期公布的典型案例中,部分餐饮企业因未主动提醒消费者防止浪费或诱导超量点餐而受到处罚,反映出一些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政府机关、单位食堂、外卖平台、学校及消费者都应明确自身职责,共同参与治理。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形成震慑效应,有助于推动责任落实。
盯紧每个环节同样重要。食物在采收、储运、加工、销售直至消费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浪费。针对餐饮领域,一方面要加强供给端管理,完善行业标准和服务规范;另一方面则需引导消费者养成节约习惯。近年来,“小份菜”、“精细化菜单”等创新举措取得良好效果,未来还需继续探索更多有效方法,激发全社会参与节约的热情。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对于持续遏制餐饮浪费至关重要。鉴于该问题反复出现的特点,必须坚持常态化管理,突出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构建完善的节粮减损制度体系、标准体系及监测体系,增强制度刚性约束力和社会监督作用,从而实现节约减损目标。
支点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节点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发布者:支点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ipzc.cn/ipivot/4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