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杯“村咖”,如何飘香嘉定?

时下,象征着“诗和远方”的乡村咖啡馆正在融入嘉定乡村图景。各具特色的村咖颇具网红气质,吸引了更多人选择乡村游。它们不仅是年轻群体追求“松弛感”的精神栖息地,还带来乡村资源“变现”新途径,成为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中转站”,为嘉定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一杯咖啡带来的流量经济
近日,记者来到马陆镇大裕村,沿着平坦畅通的柏油路一路蜿蜒而上,沿途绿树成荫。远处,嘉源海美术馆的清水混凝土建筑在绿荫掩映下若隐若现,几何线条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趣。
步入美术馆内的咖啡厅,时间仿佛被调慢了节奏。游客或对着落地窗外的自然风光出神,或低声交流着对艺术展品的感悟。咖啡杯与杯托清脆的碰撞声,为静谧的午后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情调。在这里,一杯匠心调制的咖啡,正成为都市人打开美丽乡村的新方式。
“我特别喜欢这座美术馆的整体氛围,恰巧遇到这个展览就进来参观。没想到收获了一份意外的惊喜。”市民黄明德表示,这里的咖啡馆设计巧妙,将艺术体验自然地融入了日常生活。
“市区咖啡用来‘续命’,乡村咖啡适合放松。”这句在都市白领中流传的话语,生动诠释了两种不同的咖啡文化。对于城市消费者而言,前往乡村咖啡馆的短途出行已演变成一种生活仪式,更成为暂时逃离都市快节奏的“精神避难所”。村咖以咖啡为媒介,为远道而来的城市客群提供了情绪价值。而对于在地居民来说,这些散落在田间地头的咖啡馆则意味着生活方式的升级。
“我经常来这里放松,在这个充满田园气息的地方,竟能找到这样一处精致的空间。”住在附近的市民王雅妮表示,“这里已经成为我享受悠闲时光的秘密基地——点杯咖啡,翻开一本书,就能度过一个完美的下午。”
“我们咖啡的日均销量在周末的时候能达到200-300杯,特别是在新展推出时,咖啡机几乎全天不停运转。这里已经成为了一个跨区域的网红打卡点。”max咖啡创始人胡晓琴表示,不仅本地居民常来光顾,还吸引了很多从黄浦、闵行等市区专程前来打卡的游客。他们不仅为美术馆的艺术展而来,也被独具创意的咖啡产品所吸引。
在嘉定,像max咖啡这样的“村咖”品牌正呈现向好发展的态势。其中,去年开业的一尺花园(乡悦华亭店)凭借独特的乡村咖啡体验,不仅常年占据嘉定区咖啡馆网络好评榜和热度榜前列,更成为沪上市民周末微度假的目的地之一。不少市区消费者专程驱车数十公里,只为在稻浪翻滚的乡野间享受一杯精品咖啡的悠闲时光。
不同于城市中标准化的连锁店,村咖选址极具在地性,常依托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绿意盎然的小院景观,传递出乡村的悠闲惬意,吸引着向往牧歌情趣的人群——位于嘉北郊野公园的“沸舍乡村俱乐部(咖啡馆)”将废弃的农用机械库房改造成欧式乡村风的咖啡馆,与紫藤长廊相邻,春日油菜花,夏日向日葵,秋日南瓜田,冬日壁炉里的火焰,四季皆有美好;max咖啡设置在术馆内,富有艺术感的建筑与野外环境相映成趣,旁边就是马陆葡萄公园和宏泰园。
在与嘉定多家乡村咖啡馆主理人的深入交流中,一个共识逐渐浮现:村咖的核心竞争力绝非仅在于咖啡本身,而在于其营造的独特生活美学与心灵体验。这些散落在乡野间的咖啡馆,正精准捕捉到当代年轻人对“松弛感”生活方式的渴求——在高压的都市生活之外,他们寻找着一处能够真正“放空大脑”的栖息地。
“这里的氛围让我感到轻松愉快,休息日远离城市喧嚣,有种脱离世俗的感觉。”提到喜欢村咖的原因,在市区工作的刘女士看着手机里收藏的店铺说,“可能源于我内心深处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吧。”
农商文旅融合激活乡土经济
“村咖”的发展离不开青年创客的回归。他们带着技艺和审美品位,将村里的老宅、废弃仓库精心打磨成文艺空间,也把自己的理想安放在了诗意山水间。他们不仅带来新理念,更通过“咖啡+”模式激活乡土经济。
曾经在上海市区工作过多年的张虾米回忆,初次到访时,嘉北郊野公园那一片片金黄的稻田瞬间击中了她——这景象太像曾经旅居过的大理了,扑面而来的熟悉感让人莫名安心。“这里特有的慢节奏生活就这样温柔地治愈了我,让我当即决定留下来。”沸舍乡村俱乐部(咖啡馆)主理人张虾米说。
在中央工艺美院建筑设计师的帮助下,废旧农舍蜕变成一栋简约欧式风格建筑。白色基调的空间里,设计师的画作点缀其间,橱柜中陈列着从世界各地收集的古瓷杯和复古餐具,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
“我们希望这里不仅是喝咖啡的地方,更是一个自然疗愈、承载欢乐的空间。”张虾米说。如今,这里已成为团建活动、亲子聚会、艺术沙龙的理想场所。特别是每年10月乡村汉字艺术节期间,金灿灿的稻田与浪漫的粉黛草交相辉映,让这里成为嘉定热门的打卡地之一。
同样怀揣乡愁的还有马陆镇大裕村的胡晓琴。这位本地村民将咖啡馆开进了嘉源海美术馆,打造出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这个与美术馆配套的咖啡馆,也算是我在以自己的力量在助力乡村振兴。”胡晓琴表示,在运营上,团队建立了独特的“艺术+咖啡”联动模式,每当美术馆推出新展,就会有与之配套的特色产品。比如之前举办大米展时,推出了稻香冰淇淋、米鲁咖啡和桂花酒酿特调;在建筑主题展期间,则研发了水泥纹蛋糕和工业风咖啡。此外,应季研发出的马兰头冰淇淋,也因其独特的本土风味获得了不少好评。
在安亭镇向阳村,“琴语花香”咖啡馆的店主冯惠琴则探索着另一种可能。这位前汽车行业高管将茶文化与咖啡社交相融合,推出“围炉煮茶’体验,搭配当地特色农产品草头塌饼、向阳米糕等农家点心,吸引不同年龄段的游客。此外,咖啡馆还结合直播带货,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带动乡村经济。冯惠琴说:“‘村咖’不仅是生意,更是让城市人回归自然、感受乡村温暖的窗口。”
“一杯咖啡”将自然风光和农旅体验相互串联田园阡陌间,乡村文旅产业新生态正在悄然成形。看到村咖的独特场景魅力和消费潜力的同时,嘉定各村咖正在探究与更多业态擦出火花,为其发展注入新活力。
作为沪上知名咖啡连锁品牌,一尺花园选址联一村后,融合了精品咖啡文化与乡村文旅体验。店铺依托乡悦华亭项目修复的老宅,将中式建筑风格与现代咖啡空间完美结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第三空间”。它更是联动周边的“乡悦华亭”形成“咖啡+民宿+研学”沉浸式体验。这种“远郊咖啡经济”新模式,不仅带动了当地消费,更成为华亭镇乡村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
此外,竹桥村沥江生态园咖啡厅毗邻蔬果采摘区,游客可体验挤牛奶、喂牛羊等农事活动,咖啡与生态农业形成“田园牧歌”式消费闭环;华亭镇连俊村的hous概念店集结青年艺术家,构建“乡野艺术聚落”……丰富的体验让村咖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保持较高的热度,也为文旅融合创造新机遇。
“村咖”现象的背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在这里,城市的消费理念与乡村的生态价值相遇,返乡者的管理经验与本地的文化底蕴交融,共同描绘出乡村振兴的多元图景。随着“村咖”在社交平台的持续走红,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亲子家庭来到近郊,带动了周边民宿、采摘园、露营地等业态的发展,形成了以“村咖”为支点的乡村文旅新生态。
从城市到乡村,这一杯承载着温度与诗意的“村咖”,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散发着持久而迷人的芬芳。
上观号作者:上海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