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这堵“520墙”,引发“甜蜜误会”!记者调查:来头不小,还需好好爱

今天是5月20日。520,因中文谐音“我爱你”而被赋予特殊意义,成为年轻人表达爱意的网络情人节。
最近,漕溪公园内一堵“520墙”受到不少关注。市民蔡先生呼吁:该墙实为一处红色遗址,却被一些不了解真相的市民、游客“会错意”。他建议借着“美丽的误会”做好介绍,让更多市民、游客走近它了解它。
漕溪公园“520墙”全景。子歌摄
常遇有人打听“520墙”
市民蔡先生家住漕溪公园附近。他向“新民帮侬忙”反映,自己经常在漕溪公园游览和锻炼身体,多次碰到不同年龄的市民、游客向他咨询“520墙”的所在。“特别在5月20日前,遇到了好几个这样的‘打听’。”
蔡先生说,有的人听说有“520墙”后,还好奇地问他:是不是和虹口区以浪漫著称的甜爱路一样,是年轻人“我爱你”谐音的时尚打卡地?
漕溪公园“520墙”近景。子歌摄
被市民、游客“会错意”,以为象征爱情的“520墙”,实际上是一处红色遗址:五二〇运动上海被捕学生关押地遗址。
蔡先生遗憾地表示,该处只有一堵遗址墙,现场只有一块牌子,公园未将其列入“官方介绍”中,遗址周边也没有任何文字介绍。“缺少应有的标注,或许加剧了以讹传讹。”
墙上有牌子无文字介绍
记者来到位于徐汇区漕溪路203号的漕溪公园。公园共有三个门,其中南门位于漕东三路。
从南门进入公园,是一条幽静的公园步行道;走几十米路,就可看到路边一堵旧墙。
这堵旧墙,连着一个大门的门柱和门楣,长仅10米许。墙上固定了一块大理石牌子,上写“五二〇运动被捕学生关押地遗址”。墙面的正面前有一棵大树,墙与树之间的距离只有几十厘米。
520墙紧挨着一棵大树。子歌摄
记者看到,门柱可能是混凝土材质,每根从上到下有2个铁疙瘩突出,应是固定门扇之用;两根门柱之间已无大门,形成的门洞约有3米宽;门洞上方门楣,原先应有文字,已看不出。
与门柱连为一体的,是一堵砖墙;墙柱之间,是设计成连续两个弯月形状的墙体;墙体由青砖垒成,因年代久远,部分墙体出现缺砖而成的小洞;墙体厚度约50厘米;墙体最边缘处,与墙柱之间已形成较大裂缝,裂缝从下往上逐渐变大。
门楣(正面)。子歌摄
记者绕至墙的背面看到,门楣的背面被“抹平”了,同样看不出文字;墙体有倾斜倒塌之虞,已架起了钢结构,用几根槽钢和斜斜的角钢支撑了起来。
记者在“遗址”四周寻了几遍,没有找到介绍该“遗址”的只言片语。记者走访期间,不时有游客驻足,但墙上只有一块牌子,有的市民、游客看一眼就走了。
墙的背面建起支撑加固。子歌摄
公园导览没有提到遗址
该处红色遗址,距离漕溪公园南门挺近。在公园南门入口处,记者看到几块牌子。
其一是“上海市公园文明游园守则(2018版)”,上面显然不会提及红色遗址。
其二是“漕溪公园简介”,其中介绍,公园南半部原为解放前上海棉布商曹钟煌(启明)祖茔所在,又称曹家花园,始建于1931年,1935年落成,1958年10月改造后对外开放,定名为漕溪公园,1982年,向东、北两侧扩大园地,形成南、北两园,是目前沪上拥有百年牡丹数量最多的公园、其中并未提到“遗址”。
漕溪公园导览图中未提及“520墙”。子歌摄
此外,还有一张“漕溪公园导览图”,标示了18个序号,1—17标示了从公园出入口,到亭子、儿童活动场地等(甚至园内的古树名木都有“导览”,但未列入序号),序号18空缺,其中并无“遗址”。
公园每个门口都有一组上述这样的“游园守则”“简介”“导览图”,均未提及“遗址”。
520墙就在公园步行道旁。子歌摄
记者遇到公园负责人,对方介绍,2023年8月,徐汇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启动了对漕溪公园的提升改造,进行设施更新和能级提升。改造完成后于2024年8月重新开放。改造后的漕溪公园拆除围墙透绿,让路过的市民也能欣赏到公园美景。
但为何这里不设“遗址”介绍,他表示自己并不清楚,要向上级部门反映。
记者注意到,市民、游客如果第一次到漕溪公园,不管从哪个门进,确实都找不到“520墙”的信息。
漕溪公园“520墙”与南门不远。子歌摄
红色遗址要让更多人认识
这堵“520墙”虽非寄寓、承载爱情,却是徐汇地区一处比较重要的红色遗址。
记者查询《上海市红色资源名录(第一批)》,该红色遗址未被列入其中。但在公众号“上海徐汇”有一篇“红色印记在徐汇”的图文推送,其中提到“五二〇运动上海被捕学生关押地遗址”。
公众号“上海徐汇”介绍“红色印记在徐汇”
1947年5月20日,宁沪苏杭16所专科以上学校的5000余名学生在南京冲破宪警阻拦,举行“挽救教育危机联合大游行”。在珠江路口,游行队伍遭到宪警的水龙喷射和棍棒、皮鞭的殴打,重伤19人,轻伤90余人,被捕20余人,这就是五二〇血案。消息传来,上海各校学生走上街头,罢课抗议。5月23日,国民党当局出动军警、特务,分别包围,抓捕数百名学生,并将他们关押在曹家花园(即今漕溪路203号漕溪公园)。
记者还从《岁月印迹——徐汇区历史遗址遗迹简介》(上海辞书出版社)一书中看到,那个时候,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也愈来愈严重。由于国民党政府把大量教育经费挪用于内战,使得国民党统治区的教育危机日趋严重。1947年四、五月间,上海、南京等许多城市的学生发出“抢救教育危机”“向炮口要饭吃”的呼声。5月4日,上海学生走上街头进行反内战宣传,遭到国民党特务、警察的殴打和逮捕。
《岁月印迹——徐汇区历史遗址遗迹简介》记载
五二〇血案发生后,上海各校学生走上街头,罢课抗议,数百名学生被抓捕。中共上海局和学委立即动员大学教授、被捕学生亲属及其他社会力量进行营救,《申报》《新闻报》《大公报》及时作了详细的报道,迫于社会舆论压力,大部分被捕学生获释,但仍有11所大专院校57名学生被关押。在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至次年3月,57名学生先后获释。漕溪公园见证了上海爱国学生不畏强暴、坚持抗争的自由、民主精神。
对于这处红色遗址,蔡先生建议,公园在现场应有适当内容介绍,而非仅挂一个标牌了事。“520这个数字,可以寄寓个人小爱,也可承载国家大爱,借着‘美丽的误会’,不妨让更多的市民、游客走近它、读懂它。”对此,“新民帮侬忙”将继续关注。
原标题:《上海这堵“520墙”,引发“甜蜜误会”!记者调查:来头不小,还需好好爱》
栏目编辑:李晓明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陈浩 特约通讯员 马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