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员工:微信没有能力“盗用”好友头像昵称给朋友圈广告评论

5 月 22 日消息,微信员工@客村小蒋 今日就朋友圈广告“都市传说”—— 微信会“盗用”好友头像昵称给广告评论进行回应和解释:微信没有这样的能力,也绝不会这么干,这中间还是有很大的误会。
附微信员工@客村小蒋 微博原文如下(原文主要解释事件原因,核心内容可看文字加粗部分):
最近有一个关于朋友圈广告的都市传说,甚至引发了有人觉得微信会“盗用”好友头像昵称,给朋友圈广告评论的错误理解。 还是很有必要解释下,微信没有这样的能力,也绝不会这么干,这中间还是有很大的误会。 起因是有一个叫「折螺丝」的小游戏,投放了一批朋友圈广告。这批广告用到了一个能力,“折螺丝”官方在这条广告下设置一个评论,内容大概是“别笑,你试你也过不了第二关”(图一) 过往很多广告其实也用了这个能力,主要是营造一种互动感,吸引大家关注。 只能说,折螺丝的这个广告的文案,很好触动了大家搞抽象的热情。 我问了几个评论的朋友,在下面复制评论或者二次创作的动机,各种各样都有,归根结底就是,这广告词好抽象,我也来一起抽象一下。 就像大家刷到宾利的朋友圈广告,也会齐刷刷在下面评论,“推给我?”或者“太便宜了,不买了”,“你不买,我也不买了”。 但为什么会有人觉得,我看到这条广告下有朋友的评论,我好奇问了他,他说自己根本没有评啊?? 你们微信好无耻,偷我朋友的头像、昵称在下面评论。 我看到这样的反馈,也觉得匪夷所思,还好,有一位来反馈的,清楚地提供了截图、微信号、出现问题的时间以及当天的操作日志。 有了线索,排查就方便了。最终发现问题是这样的: 反馈问题的朋友我们暂且称呼他为【小白】,他的朋友我们称呼为【大王】。 4 月 26 日 11:31 分,大王刷到了折螺丝的朋友圈广告 A。 2 分钟后,也就是 11:33 分,大王搞了一次抽象,评论了“这真的不能算我菜吧 [捂脸]”。 然后就忘了这个事情。 过了差不多两周,小白刷到了同一条广告 A,因为他们是好友关系,也就看到了大王的评论“这真的不能算我菜吧 [捂脸]”。 (图二) 小白觉得奇怪,“大王怎么评论这个?”就私信问了大王。 此时大王早已忘了这茬事儿,但谨慎起见,就去刷了下自己的朋友圈,此时他的朋友圈出现了折螺丝的朋友圈广告 B。 这其实已经是另一条广告了,大王之前并没有刷到过,自然也没评论。 于是,大王斩钉截铁地截图给了小白,然后说自己并没有评论。 (图三) 误会也就此产生了。 简单来说就是: 1、这些评论都是用户自己评论的,只是有时候时间过得久忘记了; 2、虽然是同一个游戏,但它投放了一系列广告,叠加问题 1,就产生了误会; 3、相信我,微信绝不会干所谓“盗用”好友去互动的事儿 我也忍不住试了下这个游戏,这个第二关吧,真的难过。。。
▲ 图源 @客村小蒋:图一,下同
▲图二
▲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