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锐评|“张文宏”深夜带货?多人上当受骗!AI岂能沦为骗人工具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近日,有网友向媒体发来一段视频询问:“张文宏是不是带货了?在卖一种蛋白棒,家里的老人信以为真已经下单,还转发了很多群。”
据报道,在名为“般画234”的账号视频中,“张文宏”反复介绍着一种产品,口型是他的,声音也是他的,但稍微懂点AI的人一眼就能分辨出,这是AI合成的视频!此外,该账号的商品橱窗截图显示,这款蛋白棒已售出1266件。12月12日晚,记者已无法在平台搜索到该账号。
张文宏向记者回应称:“这样的卖货账号不止一个,且一直在变,我多次向平台投诉但屡禁不绝。”(据12月12日新闻晨报)
随着AI技术突飞猛进,如今只要输入一段某人说话的视频,系统即可提取相关画面与嗓音特质,再输入自行设计的“台词”,AI版“分身”便能开始“表演”,于是,不法分子就开始将这项技术用于伪造名人带货视频,利用公众对名人的信任,制造虚假信息,诱导消费者购买商品。张文宏就是这种AI造假视频的受害者之一。
其实,对AI技术有所了解的人,很容易就能看出问题,但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这样的人造视频足以以假乱真,而这些骗子之所以集体盯上张文宏,就是看上了“知名医生+保健食品”的组合,这显然是对中老年用户的定向围猎。
AI伪造带货视频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误导消费者的选择,特别是涉及食品或药品等敏感领域时,还可能对其健康造成潜在风险,这些视频在网络泛滥,也是对被伪造者的肖像权、名誉权等个人权利的侵害。张文宏医生算是公众人物,其形象和言论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一旦被用于未经许可的商品宣传中,不仅是个人隐私的侵犯,也可能影响其专业形象和社会公信力。
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来看,AI伪造带货破坏了互联网的诚信体系。网络空间本应是一个公开透明、交流分享的地方,此类事件的发生使得人们对于网上的信息更加难以辨别真伪,从而降低了整个社会的信息可信度。
据张文宏回应,他知道网络上有这样的视频,但是在维权过程中遭遇了诸多困境。他多次向平台投诉,但这类账号往往具有高度的隐蔽性和流动性,一旦被发现便迅速更换账号和身份,屡禁不绝。同时,由于这些账号背后往往是虚拟身份,他想报警也不知如何操作。这种“打地鼠”式的维权方式,让他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让他深感无奈和愤怒,称这些假AI信息“像漫天飞过来的蝗虫一样害人”。
对于AI造假视频的监管,目前的确存在很多漏洞和难点,AI技术是迅速发展起来了,伪造门槛非常低,不法分子可以轻松获取相关软件和教程,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和传播,但是现有的法律法规却相对滞后,尤其是在界定AI合成内容的责任归属上,仍存在模糊地带。另一方面,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和匿名性,让追踪和定位这些不法分子变得很困难,平台在审核和监管方面存在漏洞和不足,不同平台之间的数据流通不畅,导致封禁的速度远远跟不上骗子建新号发布的速度,使得这类视频如野草一样到处疯长。
AI技术应该给生活带来便利和惊喜,而不是带来陷阱和惊吓。遏制AI伪造名人带货乱象迫在眉睫,需要及时给出整治方案,形成综合性的治理体系。
首当其冲的,当然是承担主体责任的平台方。平台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治理,利用AI技术本身进行反制,提高识别能力,及时发现并删除虚假带货视频。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以便及时迅速的响应和处理。
政府应加强对AI技术的立法和监管,明确技术使用的边界和法律责任,同时提高现有法律法规执行的效率和精准性,加大对AI伪造带货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处罚不法分子,与平台共同构筑打击虚假带货行为的坚固防线。
此外,提升公众的媒体素养和自我保护意识也至关重要。要坚持通过各种渠道普及AI知识,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和使用这项新技术。识别和防范AI伪造内容,避免成为欺诈的受害者。
AI伪造带货的违法行为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绝对不能对其听之任之,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理手段,协同发力清扫乱象,已是迫在眉睫。希望各方都能拿出实际行动来,加大对这一不良现象的监管和打击力度,让AI真正造福人类,而不是沦为行骗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