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滤镜》出圈:当科幻撞上情感,这个反套路故事如何与观众双向奔赴?

在内容趋同、题材内卷的当下,都市情感题材一直都在尝试打破叙事惯性,力求呈现更符合当下社会洞察的精品剧集。网络剧《滤镜》以独特的科幻设定为观众呈现了一段充满欢笑与温馨的浪漫故事,播出以来迅速掀起全网追剧的热潮,收获了业界和观众的一致认可。近日,该剧研讨会在京举行。
腾讯在线视频副总裁、《滤镜》总监制王娟表示,“《滤镜》在反套路的叙事和轻喜剧的氛围下完成与观众的隔空对话,正是这种将议题转化为类型创新的思路,让我们看到了原创故事与大众情绪的双向奔赴。”
从编剧团队将现实主义与奇幻元素的巧妙融合和“反套路”的强故事情节设置,到导演团队对创作理念的精准把控和呈现,再到制作团队对美术、音乐等细节上的打磨,还有演员们对角色的沉浸式理解和演绎,《滤镜》出圈的背后,是每一个环节都凝聚了主创团队的用心和用情。
编剧桐华分享了《滤镜》剧本创作中的感受。她提到,在创作过程中,有意识地把让观众开心地笑作为创作目标,《滤镜》是一个独特、有趣的故事,“当观众喜欢这个故事,才能让我们的初心——即美好的灵魂才是人之根本这个创作观念就脚踏实地站稳了。”
另一位编剧罗小葶表示,剧本创作中经过了多方面的采访,对故事内核进行了反复讨论和验证,“希望观众观看这部剧时,能从爆笑中看见自己的影子,在泪水中触摸到真实的温度。”
该剧导演陈跃进分享了创作心得。他表示,“数字时代集体焦虑转化为具体戏剧冲突的创意,让我感受到《滤镜》不仅仅是爱情故事,更是一场关于真实的社会实验。《滤镜》是一部现代科幻爱情治愈剧集,剧中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深深吸引着我,这也是影视化表达的难点与挑战,所以我们选择真实性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式来呈现这个故事。”
该剧美术总监郑辰提到,《滤镜》美学核心理念是“东方设计元素的当代转译”,“我们希望这种将历史精髓注入现代美术设计的范式,让传统的元素不再是凝固的符号,可以成为现代影视创作中的一种流动的生命力。”
该剧原创音乐董冬冬说:“《滤镜》是我做过的想象力最丰富、剧情最幽默,最具创新感和爽感的一部网络剧。为了配合剧集气质,我融合了很多极致的音乐风格和乐器元素,让观众可以享受一场极致的视听盛宴。”
剧中唐奇的扮演者檀健次认为,爆款剧依附于有立意的好故事,好故事依附于有成长的好角色,好角色在故事里有充分完整性和命运安排。《滤镜》在深刻挖掘情感的同时展现了超越娱乐层面的价值,不光做到了创新,还有社会议题的深度嵌入。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点评道:“《滤镜》这部剧很明显地受到《西游记》的影响,没有把它弄成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借用传统文化,扎根现实生活,特别是扎根当代青年的人心。”
中宣部电影卫星频道编委、1905电影网董事长李玮认为,《滤镜》最动人之处是对当下年轻人生活困境的精准捕捉和诗意化解。这部作品实践了让文艺成为照亮世人的那束光,回归到创作的初心。“剧中结局的画龙点睛之笔是卸妆,回归真实的自己。滤镜最终指向的就是技术的本质绝非技术,当我们摘下所有滤镜,我们才能够真正触摸到存在的最本真的温度。”
《人民日报》文艺部理论评论编辑室副主编任姗姗表示,《滤镜》贴近当下,通过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反映了当下年轻观众的现实生活和关切焦虑。通过多种元素的创新杂糅和再创造,辩证思考颜值即正义、颜值即生产力等一系列当下比较流行的观念,生动鲜明地彰显了美是多元、美人之美等积极健康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原标题:《《滤镜》出圈:当科幻撞上情感,这个反套路故事如何与观众双向奔赴?》
栏目主编:樊江洪 文字编辑:王成浩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余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