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归30度+!未来三天河南天晴风多,请注意防火

刚过去的周末是被大风支配的
南部、东部还出现了小到中阵雨、雷阵雨
局部大雨
新周伊始
我省大部以晴朗开局
未来三天 我省也将一直维持晴好天气
大部地区最高气温也将“一路高歌”
迅速回归至30度以上
防晒装备要上场了哦
大风依然在
虽然河南大部已回归晴朗
但大风仍在
01
今天下午
全省阵风6到7级
西部、西北部阵风8到10级
02
明天到16日
全省偏南风3到4级
阵风6级左右
大家依然要做好防范,居家关好门窗,固定临时搭建物,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在户外大型广告牌、大树下停留,汽车也停到相对空旷的场地或地下车库,防止被高空坠物或树木砸到。
防火莫大意
未来三天
我省森林火险气象等级仍然较高
有计划去林区踏青的小伙伴
切勿使用明火
预报来源:河南省气象台2025年4月14日12时预报
未来7天天气预报
全省天气预报
今天下午,全省晴天间多云,西北风4到5级,阵风6到7级,西部、西北部阵风8到10级。
今天夜里,全省晴天间多云,中西部偏西风,其他县市偏南风,全省风力3级左右。
明天到16日,全省晴天到多云,偏南风3到4级,阵风6级左右。
17日,全省多云。
18日,全省多云间阴天,淮河以北大部有阵雨、雷阵雨,偏北风或偏东风3到4级,阵风6级左右。
19日,西部、南部多云;其他县市晴天间多云。
20日白天,全省多云。
20日夜里,全省多云转阴天,北部、中西部、南部有阵雨、雷阵雨。
大风致全省近五成气象观测站
麦田表层土壤出现缺墒
抢抓灌溉浇麦窗口期
4月11日起,我省遭遇持续性强风天气,全省大部出现8级到10级阵风,部分县市11级到13级,最大风力达15级,40多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最大风速达到或突破4月历史同期极值。伴随大风而来的土壤失墒问题,让处于关键生长期的冬小麦面临考验。据气象部门监测,当前全省近五成气象观测站麦田表层土壤已出现缺墒,农业专家呼吁农户抓紧灌溉浇麦。
成因:东北冷涡主导极端大风
“此次大风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平均风力大、极端性强的特点。”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徐文明说。13日17时,省气象台继续发布大风黄色预警,预计13日至14日中西部阵风可达8级,局地11级。
此次强风的直接推手是活跃的东北冷涡。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肖子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东北冷涡是高空旋转的冷空气系统,常引发强对流天气。4月以来,西北太平洋上的强大高压带将极地涡旋推向北冰洋新地岛,其波动能量向东传播,与高空槽系统共同作用,导致东北冷涡强度偏强、位置偏南,从而引发我国多地出现大风降温。
我省相关专家介绍,尽管春季冷涡活动常见,但此次强度和影响范围属近年来罕见。
影响:土壤失墒加剧
大风叠加降水偏少,导致土壤失墒加剧。目前,全省近五成气象观测站麦田表层土壤缺墒,豫北、豫西部分地块旱情显现。
据13日自动土壤水分监测数据,全省气象观测站干旱比例达49%;信阳、南阳、漯河及洛阳4市的气象观测站干旱比例超过六成。
我省农业气象专家指出,当前冬小麦处于孕穗至抽穗期,需水量增大。持续干旱可能导致小麦蚜虫等虫害滋生,加之前期大风可能损伤叶片,影响光合作用。此外,设施农业如大棚等也面临损毁风险,需加强加固。
建议:科学管理,抢抓农时
本周全省无明显降雨,仅18日西部、北部可能出现阵雨。干旱范围可能进一步扩大,墒情不足地区需优先灌溉浇麦。
目前,我省北部、西部和东部大部小麦处于孕穗期,豫中、豫南大部小麦进入抽穗期,信阳局部地方小麦已开花。针对当前小麦生长关键期的干旱与大风叠加影响,我省农业气象专家提出多项应对措施。科学灌溉是首要任务,专家建议农户根据土壤墒情及时灌溉,尤其需关注进入抽穗期的小麦需水要求,避免干旱导致减产。“旱生虫、湿生病”,持续干旱可能导致以小麦蚜虫为典型的虫害滋生蔓延,进一步危害小麦生长。建议各地密切关注病虫草害发生发展情况,结合叶面喷施药剂进行有效控制。
在设施农业方面,西部、北部地区需尽快检查并加固大棚等农业设施,防范大风损毁棚膜和骨架,降低灾害损失。
此次持续性强风天气虽未对小麦造成直接损伤,但表层失墒叠加高温蒸发,可能加剧土壤干旱。专家强调,4月中旬至5月上旬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期,灌溉浇麦窗口期紧迫。建议农业部门加强技术指导,农户根据苗情和土壤条件灵活调整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减轻干旱影响。
随着冷涡系统逐渐东移,我省大风天气将逐步减弱,但气象干旱的缓解仍需依赖有效降水或人工灌溉。这场天气过程暴露了极端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为后续防灾减灾敲响警钟。
(来源:河南气象、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