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两个月出口量同比增长超400%,宁波新能源汽车出海为什么这么猛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迎来出海潮。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汽车出口142万辆,同比增长7.3%。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44.1万辆,同比增长43.9%,出口增速明显。在宁波,这种增长势头尤为明显。据统计,今年前两个月,宁波口岸累计出口汽车4.72万辆,同比增长100%,其中新能源汽车2.69万辆,同比增长高达439%,在同期全国的出口占比接近10%。
超过400%的增速看似夸张,实则有迹可循。汽车出口并非宁波舟山港的传统强项,基数本就不大。去年前两个月,宁波口岸出口新能源汽车仅5000余辆,货值4.5亿元。但到了4月,单月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超过7900辆,一举刷新单月出口纪录。去年全年,宁波口岸出口新能源汽车超6.8万辆,货值达9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1%、60.6%,创下历史新高。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本地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则是港口服务能力提升后,物流效率和成本的优势被放大,越来越多车企选择宁波作为出海口岸。
作为国内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汽车产业是宁波第一大产业,产业链关联企业超过5000家。近年来,依托吉利、比亚迪等国内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的落户和扩张,宁波正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还提出了打造“新能源汽车之城”的目标。2024年,宁波市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39.5万辆。随着吉利、比亚迪等车企加快出海步伐,宁波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自是水到渠成。尤其自今年以来,比亚迪的自有汽车滚装运输船开始靠泊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用来运输公司旗下新能源汽车出海,直接推动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显著提升。
同时,新兴市场的开拓也在助推宁波新能源汽车出海。统计数据显示,宁波口岸新能源汽车“出海”足迹已覆盖101个国家和地区。去年,宁波口岸对比利时出口新能源汽车37.4亿元,同比增长9.8%;对荷兰出口新能源汽车14.9亿元,同比增长23.1倍;对阿联酋出口新能源汽车12.4亿元,同比增长0.43%。三者合计占同期宁波口岸新能源汽车出口货值的68.4%。今年前两个月,阿联酋、土耳其、巴西等国家成了主要出口市场,宁波口岸分别对这些国家出口增速达到646%、2641%、11052%。
纵观宁波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增长曲线,港口运输效率的提升尤为关键。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不断“打怪升级”的过程。
此前,新能源汽车出口主要运输方式有滚装船、集装箱船、中欧班列等,其中滚装船是主要方式。2022年,由于滚装运输船舶运力不足、运费高涨、航线单一等因素,新能源汽车出海一度受阻。当时,宁波结合集装箱运价相对较低、航线灵活、运力充沛等特点,帮助企业通过集装箱装运新能源汽车顺利海运出口400余辆,顺利打通了集装箱出海通道。
不过,宁波本地的新能源车企又提出新的需求:集装箱“一箱两车”的利用率不高,对降低物流成本的效果有限。为此,当地探索使用汽车支架增加单箱装车数量,使用了新的叠载方式,最多可实现“一箱五车”。以宁波至迪拜航线为例,采用新型叠载法后,单箱海运价约为2.88万元,不同叠载模式下的单车海运成本较传统模式最多降低60%,可节省4800元至8700元不等的成本。这一举措不仅降低了成本,还为宁波舟山港吸引了更多的新能源汽车出口业务。
但新的问题再次出现。随着出口需求快速增长,本地的装箱能力出现瓶颈。2023年,宁波舟山港首家新能源汽车专用堆场和首家商品车多功能装箱堆场顺利投入使用,单日最大装箱能力提升至1500辆,有效缓解出口“拥堵”。同时,宁波还优化了新能源汽车出口的操作流程,拓展海铁联运等多式联运业务,实现从装箱地到出海港“直接装箱、直接进港、直接上船”,进一步提升了运输效率。
“宁波的综合优势在于物流效率和成本。尽管总量暂时较小,但宁波通过精准服务本地及周边新能源车企,出口方面增长很快。”有货代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负责人表示,宁波在成本方面相较周边港口具有一定竞争力,不仅在汽车堆存等方面提供便利措施,而且在提前预约的情况下,公路和铁路两种内陆集港方式均无需等待,很受企业欢迎。
从更大范围看,新能源汽车出口强劲的城市的不止宁波。去年,上海港汽车吞吐量达363万辆,同比增长15%,超越比利时安特卫普-布鲁日港,首次跃升世界第一。其中位于临港新片区的南港码头强势崛起,出口汽车逾37万辆,新能源汽车占近七成。今年一季度,连云港港实现新能源车辆出口同比增长200%。
这其实是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长三角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高地,全国四成以上的新能源汽车产自长三角地区。眼下,越来越多车企聚焦全球化布局,随着更多“堵点”被打通,新能源汽车出海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原标题:《前两个月出口量同比增长超400%,宁波新能源汽车出海为什么这么猛》
栏目主编:陈抒怡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朱凌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