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读书|赵松:巴尔加斯·略萨,拉丁美洲的文学巨人

访客 2025-04-15 17:27:43 7
读书|赵松:巴尔加斯·略萨,拉丁美洲的文学巨人摘要: 在二十世纪的拉丁美洲,举世瞩目的现象有两个:一是那些臭名昭著的军事独裁者,一是群星璀璨的“文学爆炸”。这两类人构成了现代...

读书|赵松:巴尔加斯·略萨,拉丁美洲的文学巨人

读书|赵松:巴尔加斯·略萨,拉丁美洲的文学巨人

在二十世纪的拉丁美洲,举世瞩目的现象有两个:一是那些臭名昭著的军事独裁者,一是群星璀璨的“文学爆炸”。这两类人构成了现代拉美世界的两个极端。前者制造了无数伤痛记忆和“拉丁美洲的孤独”,而后者则发出了一道道文学强光照亮了这个多灾多难的孤独大陆,并持续震惊了文学世界。

2025年4月13日,随着“爆炸文学”最具代表性的四位伟大作家(科塔萨尔、富恩特斯、马尔克斯、略萨)里的最后一位——巴尔加斯·略萨的去世,这场爆发于半个多世纪前并至今仍在产生深远影响的文学现象也划上了句号。

尽管厄普代克早在1986年就认为巴尔加斯·略萨“已经取代了加西亚·马尔克斯”,但实际上恐怕就连略萨自己都不会认同这种貌似合理实则庸俗的说法,因为他很清楚,他们走的是截然不同的道路,都在自己的创作上抵达了巅峰。比马尔克斯小九岁的略萨成名更早,而马尔克斯则比他早了二十八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但这些其实什么都说明不了。略萨非常清楚,作家的获奖、名气与其文学成就的关系其实是充满偶然性的。

不过,不管略萨如何看自己和那些伟大的同行们,他在文学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公认的——他是从拉丁美洲“文学爆炸”中走出的世界级文学巨人。从《城市与狗》《绿房子》《胡利娅姨妈与作家》《世界末日之战》到最后的《公羊的节日》,这些杰作既有巴尔扎克式的雄浑有力,又有福克纳式的精深复杂,直到今天,我们在面对这些已成为经典的作品时,仍然很难不感叹略萨的创作力何以能保持着如此长久。

读书|赵松:巴尔加斯·略萨,拉丁美洲的文学巨人

了解略萨的人都知道,从年轻时起,他的阅读量之大、涉猎面之广阔、研究之深入、精力之旺盛都是令人震惊的。但最为关键之处,就在于他的小说理念和技法既是打通了传统小说与现代小说的结果,更是他对拉丁美洲社会历史与现实有着深刻认识的结果,因为他知道只有真正独到的世界认知方式才能孕育出足够独特的小说理念、方法与风格。

“最让我着迷的小说是那些通过非理性和非智力的渠道影响我的小说,它们让我完全丧失了批判能力,让我处于悬念之中……”略萨在接受采访时曾如是道出自己对小说艺术最为神秘的根源性领悟。后来他还进一步说过,“要想写小说,那么你就不能被想法左右:你得让自己接受情感和激情的牵引”。而在面对拉丁美洲社会的现代独裁悲剧时,他“想象一个人的死亡比想象一百人或一千人的死亡容易。人多了,悲痛就变得抽象了。被抽象的事情感动是不容易的。”高度概括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悲剧的残酷状态。终其一生,他都无法对此释怀。晚年,在搁笔二十年后,他出人意料地写出了《公羊的节日》。这一次,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独裁者现象。

读书|赵松:巴尔加斯·略萨,拉丁美洲的文学巨人

很难想象,这部小说杰作的作者是位处在生命余晖中的老人。其充沛的能量、复杂的结构、有力的行文、多变的手法,尤其是文本中始终强烈的张力,都让我们意识到,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作品,而是又一次不输以往任何创作的能量总爆发。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略萨设计的洋葱头式层层展开的结构方式,以及打乱时间顺序,大量运用类似电影闪回的手法,让不同时间的场景与事件重叠交错在同一叙事空间里所产生的那种纷繁错综的效果。

此外,略萨还营造了一种独特的全知视角——作者像是幽灵,徘徊在多米尼加独裁者特鲁希略时代的那些瞬间里,观察着种种事件机制和人的内心世界,揭示被人物隐藏的想法与意念,并带来某种神秘意味。这视角其实更像是冥冥中对人世沧桑洞若观火的某个神明的。而最具悲剧意味的,就是性格各异的人物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情境中始终无法摆脱命运的牵引,无论是独裁者、将军、官僚们,还是那些个人英雄主义者以及与之相关的人,最终都与那个时代一起破碎化为尘埃。

这是略萨以文学的方式向这个世界做出的最后道别。这位文学巨人在生命的最后时段倾力完成的创作,就像宇宙中的超新星爆发一样绚丽壮观,其光芒足以照亮他一生的创作历程,而那些杰作,将替其肉身获得永生。

原标题:《读书|赵松:巴尔加斯·略萨,拉丁美洲的文学巨人》

栏目编辑:郭影 文字编辑:钱卫

来源:作者:赵松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