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血小板减少是怎么一回事儿

访客 2025-04-17 12:31:05 17
血小板减少是怎么一回事儿摘要: 血小板是血液里的重要成分,主要负责身体止血。血常规报告一般会包含血小板计数这个项目,有些医院的报告还会列出血小板体积等参...

血小板减少是怎么一回事儿

血小板减少是怎么一回事儿

血小板是血液里的重要成分,主要负责身体止血。血常规报告一般会包含血小板计数这个项目,有些医院的报告还会列出血小板体积等参数。许多市民看到报告有一头雾水,该如何科学解读?

血小板,是由骨髓中巨核细胞产生。巨核细胞是骨髓中的“巨无霸”,它在生长成熟过程中细胞核和细胞质不断合成,但细胞并不分裂,因此细胞越变越大,细胞核也从2倍体慢慢变成4倍体、8倍体、16倍体、32倍体,巨核细胞的名字由此而来。

血小板减少是怎么一回事儿

巨核细胞长期“居住”在骨髓中,细胞质会伸出伪足,长到骨髓血窦附近,在生成血小板的“信号”作用下,由部分细胞膜包裹着部分细胞内涵物从巨核细胞上脱落下来,进入血窦后跟随血流进入血液循环,这就是血小板。

血小板进入血液循环后,跟随血流在全身大小血管中循环流动,血管内侧壁由内皮细胞紧密排列而成,血管损伤后内皮细胞下的胶原就会暴露出来。血流中“巡逻”的血小板接触到胶原后,立即变形并释放出内涵物,刺激血管收缩和启动凝血,因此血小板的主要工作就是发现血管破损并进行“抢修”。

人体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有大大小小的磕碰,正是血小板兢兢业业工作避免或减轻了这些外伤后的出血。血小板的寿命大约在7天左右,年老的血小板会被身体自动清除,骨髓中巨核细胞会不断生成血小板,生成和消除保持动态平衡,使得人体内的血小板计数稳定在100-350×10^9/L左右。

血小板数量的参考范围各家医院略有不同,一般定义血小板减少指外周血小板计数<100×10^9/L。常有人会把“血小板体积异常”、“大血小板比例异常”等问题,误以为血小板减少来求诊,其实血小板减少只看血小板计数这个指标,血小板体积等参数是医生用来考量血小板减少病因的依据之一,比如先天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无力症等情况会表现为血小板体积增大。

一般来说,血小板减少可继发于多种疾病,如肝硬化继发脾功能亢进、风湿免疫性疾病、肿瘤放化疗、病毒感染和疫苗接种、妊娠等。血液系统中,最常见的病因是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年发病率为每10万人3.3例。

当血小板出现数量减少或功能障碍时,身体就会出现各种出血现象。轻度的血小板减少(>50×10^9/L)一般没有明显的出血症状,或仅仅表现为伤口出血时间延长。随着血小板减少程度加重,出血风险相应增加。血小板<30×10^9/L可能会出现自发性出血,包括皮肤瘀点瘀斑、口腔粘膜出血、鼻出血、女性患者月经量增多,重度血小板减少会出现消化道、泌尿道、视网膜出血。最严重的情况是致命性脑出血。

有些血小板减少患者会伴随乏力、头痛、头晕等症状,还有些患者因担心血小板减少造成严重后果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发现血小板减少,首先需要明确原因。有些患者尽管血小板轻度减少,也没有血小板减少的相关症状,但是血小板疾病是其他疾病的早期信号,及时确诊能尽早接受必要的治疗。

如排除其他病因、确诊是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轻度血小板减少并且没有症状时,是不需要治疗的。当血小板低于30×10^9/L、或有出血症状时才需要启动治疗。此外,有些患者同时合并有其他疾病,使用的药物和血小板减少有相互影响,比如冠心病患者需要抗血小板治疗,血小板减少继续抗血小板是不是会出血?停止抗血小板治疗会不会发生心梗?又比如肿瘤病人需要化疗、血小板减少无法化疗怎么办?

上述问题都需要专业的血液科医生解答。因此如果发现血小板减少,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治疗。

【科室介绍】

中山医院血液科程韵枫教授、季丽莉副主任医师,长期从事血小板减少的临床和基础科研工作,团队还开设血小板减少专病门诊,为广大病友明确血小板减少病因、给予针对性治疗有效提升血小板、并提供后续长期随访。

血小板减少是怎么一回事儿

(作者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

原标题:《中山科普|血小板减少是怎么一回事儿》

栏目主编:顾泳 文字编辑:顾泳

来源:作者:季丽莉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