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同济教授创办科创企业,打造人工智能“北斗七星”标杆

访客 2025-05-01 12:06:04 9
同济教授创办科创企业,打造人工智能“北斗七星”标杆摘要: 位于徐汇区的上海“模速空间”内,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的青年教授范凌,正在着力打造人工智能“北斗七星”的七家标杆企业之一,...

同济教授创办科创企业,打造人工智能“北斗七星”标杆

同济教授创办科创企业,打造人工智能“北斗七星”标杆

位于徐汇区的上海“模速空间”内,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的青年教授范凌,正在着力打造人工智能“北斗七星”的七家标杆企业之一,它的名字叫“特赞科技”。

“当前,全球人工智能产业高速发展。我国在应用场景和数据资源丰富性上具有优势,让我更坚定‘以用促研’的思路。”范凌表示,既要奋力完成“从0到1”的原创性技术突破,也要实现“从1到N”的创新应用落地。“未来,我将继续扎根上海,面向世界,勇攀科技研发与应用的前沿。”

2022年,模速空间“跑”出一个全球领先的“内容+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特赞科技,在范凌教授的带领下,致力于构建企业级的创意内容数字新基建,围绕企业内容资产的生命周期,打造了连接企业内外内容管理、积累、生产、分析的数字化平台,提升品牌内容资产的生产与流转效率,助力品牌以内容驱动增长,赋能品牌数字化转型。目前,特赞科技已完成D1轮融资,成为估值超过10亿美金的独角兽企业。

“我一直想做的事情就是把科技带到创意领域里,就像特赞的英文名叫Tezign,即Tech+Design,是技术和设计的结合。正是这样的创业初心,希望在人工智能时代,让更多的设计师、创意人或者更广义的创作者,与人工智能技术共生、共荣、共创,助力上海成为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领域的全球标杆。”范凌说。

“希望AI的浪潮最终能惠及每一位普通人。”短短几年,特赞科技在人工智能赛道上成绩斐然,深度依托区域产业集聚优势,持续推进“内容+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迭代。在内容数据集、知识图谱、智能生成、搜索检测等AIGC内容科技领域取得很大突破,其核心技术累计申请了160余项生成式AI发明专利、40余项软件著作权,并完成5项算法备案;支持200多家大中型企业实现内容数智化变革,包括为国际奥委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里巴巴、联合利华等组织和企业提供服务;内容生态已聚集10万+内容创作者,生产了15万+内容资产,每年专有AIGC模型调用100万+次,积累10亿+企业AIGC的数据集规模.......

“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 8年前,同济大学与特赞科技联合成立同济大学设计人工智能实验室,是国内高校首个设计与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的实验室。实验室涵盖了设计学、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数字人文、管理科学等多个学科背景的研究团队,包括博士后、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以及来自相关领域的青年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共计30余名师生。

范凌团队以“人工智能+”为引擎,为学科注入新动能,经过一系列探索实践,团队构建了多层次、多维度的教学体系,开发了30多个课程模块,把人工智能技术放到教学场景中,助力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2023年起,团队已与20余所高校的设计学科开展学术交流与教学实践,并出版4本相关教材。

“同济给了我们许多干事业的平台和机会。”依托同济大学学科优势,实验室聚焦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在创意领域的的应用研究,积极与国内外科技企业合作,努力实现产、学、研、创的转化,将同济大学设计人工智能实验室打造成为科教融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高地。目前,实验室已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产业高度认可的软件、算法、数据集和行业模型,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表示,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高校人才与科创企业整合,打造数智融合驱动下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范式,也为纵深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提供同济方案,为上海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贡献同济力量。

同济教授创办科创企业,打造人工智能“北斗七星”标杆

原标题:《同济教授创办科创企业,打造人工智能“北斗七星”标杆》

栏目编辑:马丹 图片来源:同济大学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张炯强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