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最高坝——双江口水电站完成首次蓄水

5月1日,世界最高坝——双江口水电站库区完成首次蓄水,标志着电站向投产迈出重要一步。
双江口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位于四川省大渡河流域,是国家“十四五”能源发展重点项目。电站库区蓄水计划共分三个阶段,对大坝的稳定性、渗流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本次第一阶段蓄水完成,成功将水位提升至2344.3米高程,水位较原河道提升约80米,蓄水量达到1.1亿立方米,相当于八个西湖的水量,为电站投产打下基础。
“目前,双江口枢纽工程大坝填筑、厂房机组安装正在朝向年内首台机组投产发电目标冲刺。电站建成投产后,年发电量超70亿度电,并帮助下游多个梯级电站增发66亿度电,满足326万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替代296万吨燃煤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18万吨,对改善四川电力系统电源结构、提高流域城镇防洪标准,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双江口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陈东龑告诉记者。
双江口水电站大坝设计坝高315米,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第一高坝。大坝为砾石土心墙堆石坝,总填筑方量超4600万立方米。其高度相当于100多层的摩天大楼,若将填筑料做成边长1米的立方体,首尾相连可绕地球赤道1.1圈。坝体结构呈夹心饼干样式,由砾石土心墙、反滤料、过渡料、堆石料、压重体组成。目前,大坝已填筑至205米,预计将于2027年实现大坝到顶。
“双江口大坝地处2400多米的高海拔地区,自然条件差,技术难度大,给工程建设带来各种挑战。”中电建水电七局双江口水电站大坝工程项目部常务副总经理袁坤告诉记者:“我们通过创新应用5G+无人机群智能碾压、智能摊铺等前沿技术,精细化组织高强度施工。采用了很多新型工艺,在行业内首次采用定日镜技术,可通过反射阳光到大坝心墙,将冬季土料填筑温度提升5摄氏度以上,在冬季大幅提高施工效率;并首次引入气膜仓储存技术,成功突破土料防雨防冻难题;实现了填筑施工全流程数字化管控,质量进度全方位提升,为土石坝建设树立智能化、精细化、高效化新标杆。”
据了解,双江口水电站创下多个“世界之最”,全球首次在水电水利工程中应用大坝心墙料自动化生产系统;电站还拥有水电最高临时料场边坡、水电最大土料场;世界开挖断面最大水工隧洞,投用后最大泄流量达4138立方米每秒;同时还拥有国内最大的旋流竖井,井深196米。这些隧洞形成的防洪体系,可以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来源:四川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