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一个催收者的江湖 | 正午故事

访客 2025-05-16 12:52:58 9
一个催收者的江湖 | 正午故事摘要: 文 | 小北很少有人能在催收行业待太久。在2021和2022年催收火热时期,快进快出是常态,许多失业的本科生进入这个行业...

文 | 小北

一个催收者的江湖 | 正午故事

很少有人能在催收行业待太久。在2021和2022年催收火热时期,快进快出是常态,许多失业的本科生进入这个行业,但很快,不少人因为催收的暴力作风、对被催者的同情而离开。他们发现,自己的收入和对方的痛苦息息相关。

但叶无(化名)是个例外,他的催收风格颇为平和,每月例行询问一句,不打电话,不逼迫,欠债者反而更愿意在他这里还款。叶无只有中专文凭,甚至中专也没有念完,就进入催收公司实习,认识了师傅,结交了众多好友。有些中专同学也跟着他进入这个行业,大家互相给项目和外快,一起挣钱。他在行业里待了许多年,最风光的时候,光靠微信置顶每月就有300多人还款。

不过,作为催收者的他,也有欠款,每月要还1万多块。随着催收行业的没落,他也担心收入降低。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催收人之间的“江湖与义气”、催收行业的内部规则,以及欠债者陷入借贷陷阱而难以自拔的故事。

以下是他的讲述:

1

为什么我在这个行业里能待这么久?因为我不像你们有知识、有文凭,如果去其它地方,谁给我这样的文盲一个月两万多的收入?

我初中的时候游手好闲,喜欢交朋友,不想学习。中考考了200来分,进了一所高中,读了半年就读不下去了。于是去广东打工,做过模具,进过电子厂,做过印刷,杂七杂八十几种工作。但都又苦又累,挣不到什么钱。这样混了两年多,我妹妹要去上中专,我妈打电话问我,要不要回去读书,上中专的话,给钱就能读。

打过工后,我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我就辗转回家,去中专上课,学计算机。中专学校里没人读书,只有我在认真学,听不懂也使劲儿听,所以我在中专成绩名列前茅。考试和作业,其他人都抄我的,我又比他们大两岁,所以班上隐隐以我为首。平时考试作业,他们给我买烟买酒,要做什么决定,也会来先问我。

寒暑假时,中专会给我们分配实习。有年寒假,学校把我们一群学生拉去厂里上班。没想到那厂的环境特别糟,地面都是黑灰,分配的宿舍又老又破,进去就呛灰,床也很差,住不了。有学生连夜就跑了,说不干了,也不上学了。学校怕大家都跑掉,收不到学费,又联系了一家催收公司,把我们送过去。和工厂比起来,催收公司的环境好多了,不用日晒雨淋,宿舍也干净。我把包一放,说就干这个了。第一个月挣了6000块,我自己留了2000,给家里寄了4000。那2000块真是花都花不完。

这一干就是三年,而且三年没回家。第一年自己过,第二年去女朋友家过,第三年才带着女朋友回家见父母。因为工作,我没再回学校上学,中专毕业证是找人买了个假证。催收公司的要求也不严,人都在公司里了,还能不让你上班?我们中专生,没你们大学生、研究生那么看重证件,差不多就行了。

三年后,我想要不要换一份工作,就去广州找工。广州的公司可真坑啊,工资给的特别少。我能找到的稍微好一点的工作,还是催收。一个月保底两三千块,公司也有奖励,你能多催回来还款,就多一点提成。但提成比例很低,老板死活都不提高绩效工资,员工根本拿不到太多钱。

这给我留下了“广州很黑心”的印象,干了一年赶紧跑了,从此玩都不想去广州玩。现在流行的螺狮粉、车仔面,我在广州都吃伤了,五块钱一碗面,永远吃,永远吃不完,因为便宜。我不敢买其他贵的饭。但我现在坚决不吃这两个了。

2

回来是2021年,刚好碰到好时候,催收行业挣钱很多。

早先在第一家催收公司的时候,很多同学都是我介绍进入这个行业的。我们中专班上的班长看我做催收挣到钱,就跟老师讲不读书了,要跟着我做催收。还有一个同学中专一直挂科,也打电话过来,让我带着入行。陆陆续续,有十来个同学跟着我进了催收行业。进公司之后,第一件事都是请我吃饭,问我催收公司的规矩,比如跟着师傅学习,要不要交学费、给他们买烟买酒?每个师傅(带团队的主管)性格怎样?我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我是一个很爱交朋友的人,不夸张的说,我们出去吃饭,都是洋洋洒洒几十号人,外人看起来很可观。

催收公司里有不同的项目组,代表着不同的平台,比如X银行、X网贷平台。通常我们手里会有几个项目组的案子,一起打电话。做久了之后,有些积累的还债客户能让我们有保底的绩效收入。有时候,新进来的人没有那么多单子,我们就分单子给他们。他的单子多了打不过来,再分给我们。这样互通有无,彼此都能有一些外快,或完成KPI。我们这个小团体的凝聚力蛮强的,后来大家跑去天南海北,也都还有联系,所以全国各地、各个项目组我都认识人。遇到有事要找业内的人帮忙,也是一呼百应。有些同事私下说我有个“江西帮”(很多人是我江西的中专同学发展起来的),对我也客客气气的。

等我去广州转了一圈之后,很多同学和好朋友都已经在各家催收公司算是说得上话的人了。当然,他们工作确实比我努力多了。当时,我的一个好朋友,即我师傅的表弟,跟着我师傅到了一个新创立的催收公司。他们分别是团队主管和项目经理,也让我去带团队。

简单讲讲我们内部的层级划分,项目经理是老板之外最高的职位,负责一个完整项目的绩效方案。比如X网贷平台交给我们的所有案子,经理会做整个项目的运营、培训、人力、成本、盈利方面的规划,比如每月还款额度达到什么标准,有对应的绩效比例。再往下就是团队主管,他负责带团队,努力让团队的绩效目标靠前。再往下是前端催收员工,打电话、加微信,让人还款。

因为前端是直接和债务人联系的,他们的行为也就形成了大众对这个行业的基本印象。其实,不同催收公司内部的KPI是不一样的。有些催收公司做得很过分,债务人不还钱,他们就爆人家手机、联系人名录。如果债务人压力过大,其实更不可能还债了,可能连工作也不敢找。所以,好的团队主管会在压力和还款之间取得一种平衡,并且把团队的绩效额度提上去,这个度很重要。我这方面做得一直不错,没有违规,人家也愿意在我这边还款,所以老板很希望我来带团队。

2021年我刚订完婚,要成家了,也需要钱。师傅和我朋友给我开的待遇也很好,底薪6600,有管理绩效,有电话绩效,各自1万多,在这个基础上再加还款绩效。当时也是一个“好时候”,案子多,大家还款意愿也比较强,每个月4万多是比较容易拿到的。有个案子,债务人欠了7万多,我打电话说明情况,加了微信,3小时对方就全款还了。按照当时的达标比例,这笔还款给我带来1万多的收入。

可能我这种爱交朋友的性格,也适合这个行业。有些催收人打电话,开口就是“你是不是XXX,你是不是在XX平台借款了?现在必须马上还掉!”这种话术很容易把人家的借款当作一种原罪,其实,人们之所以借款是因为某段时间不顺利,人人都有不顺利的时候,这很正常。我一般会说,“我是XXX,我看到你在XX平台这边有贷款,来问问你现在有没有意向处理,可以先加个微信。”一般大家都是愿意还的。有个客户加了之后,让我给他做减免,我做不了,每月就按例问他一下,这个月有没有意向处理债务,他不回我也不再催。过了8个月,他手头缓过来了,一鼓作气就处理完了。

除了喜欢交朋友,我也愿意在人际交往上花钱。比如我们组拿到了绩效第一,我就会拿奖金去请团队的人吃饭和玩。我们附近有个水上乐园,我带他们去,玩一趟3000多,吃一趟3000多,奖金基本就花完了。疫情时买东西不方便,但我和妻子会买各种比较贵的水果、食物,每月吃饭都能花去2万多。这也导致我存不下多少钱。

3

因为许多客户愿意在我这边还款,我上班甚至连电话都不怎么打。无聊的时候就玩游戏,一玩一整天。后来大老板看到,说我“带头带坏员工”,就不让我做主管了,我也就回到了普通前端。

不光如此,玩游戏还让我欠下了重债。

我玩的游戏带一点赌博性质,每日满充是5000,我连充7天,第一个月就充了9万。那时候真是不把钱当钱,赢一点彩头,就忍不住继续充钱,但大多数时候都是输。这种游戏太上瘾了,每天不充点钱、玩两把,就觉得哪儿都不得劲。到第二个月,我又充了10万,被家里人知道了。他们就不让我继续在外面上班了。我妈焦急地说:“你在外面越挣钱越亏钱,以后怎么办?”

那不是我第一次碰赌博游戏,结婚之前我也碰过。当时爸妈两个月给我平了将近20万的债,所以结婚的时候我没有负债。20多万的彩礼,也是家里出的。我自己只负担了拍婚纱照、蜜月旅行的费用,没花别的钱。

我妹妹对我也特别好。早先我充游戏钱后,连生活费都没有,妹妹给我打了2万。她一个月工资三四千,存了差不多半年,才存到这笔钱。后面再借我妹的钱,我就翻倍还她,以作弥补。

婚后,我“旧病复发”,有两个月充了19万。爸妈让我回家后,不许我出门。一来当时老婆怀孕,让我陪她;二来没钱进来,这样让我控制赌瘾。那段时间确实也没玩。过了几个月,老婆生产完,我说我还是要回去工作。我爸妈看我老实了,就说行,让我不要碰赌博游戏,并且每月回家。

但我控制不住自己,钱多一点,又开始玩起那个游戏了。

现在,我每个月游戏要还债1万多,给妻子打钱8000多,用于她和孩子的生活,自己留两三千元日用。这么一算,每月至少要2万块收入。每次发工资之前,我都会回公司宿舍,怕家里人看到工资短信。他们肯定会问:“你一个月两万多的工资,怎么一点钱都没存,还在欠钱?”

比较乐观的是,因为我是做催收的,所以我会处理好每月债务的关系,没坏过征信,没拖欠过还款,也就没到让对方催收这一层。

但有时候看到其他债务人的情况,我也会唏嘘和担忧。我们这边很多是消费债的转债——债务人在银行、网贷平台借了钱,但暂时无力偿还,需要延期,银行方/平台方收不回来钱,就把债务打包给催收机构。这个过程叫“债转”。债转之后,债务人还款是通过债转机构还款,但由原借款方提供结清证明。

到我们这一层接触的很多人,形成了“以债养债”的习惯,即债务人在A平台借了钱,后来发现还不起,又到B平台借钱,等到又还不起,就到C平台借钱。这样换算下来利息其实很高,相当于陷在里面了。我接触的很多客户,欠债的平台多达二三十个,每个平台借一点,总债务在20~60万,有些夸张的能到100多万。一旦暴雷,就是全线爆雷。

这也是我不愿意过分催收的原因,因为我们在整个催收产业链算是靠下游的位置。到我们这一层的人,总债务都不小,而我们需要催收的额度一般也就在10万内,有些甚至就几千块。如果小数额都拼命催,会放大其它环节债务的压力,反而更容易出现极端情况。

在经济情况不那么好的时候,大家都把希望寄托于一些偶然的收益。我这边催收过一个客户,他之前在互联网行业,工资挺高的,后来被裁员了,开始寄希望于炒股,希望能赚点日用。结果碰上股市大跌,他本来没多少本金,亏了之后想回本,就到处借钱。爸妈亲友借了,银行、网贷平台也借了,但股票还是一直跌。后来股票亏了60多万,一下子就全线爆雷了。

4

曾有一些工作的好机会,迫于债务压力,被我错过了。

我认识一个行方老师,即银行方面的催收主管。当时我负责的案子有这家银行的外催,我带组给员工做培训,刚好碰上行方老师来考察。他觉得我做得很不错,就让经理叫上我吃饭,也就有了私交。

后来行方老师的银行那边有个内催(内部催收)的机会,说可以举荐我。银行内催是很轻松的活儿,每天打几十个案子就可以了。而所谓外催,是内催催不下来才外包给催收机构的,每天要打几百个电话,从早打到晚。并且内催案子多是房贷、车贷,消费贷只是其中一部分,客户债务违约的比例也相对较少。

进银行是旱涝保收的事情,一是工作轻松,二是银行会缴纳五险一金,遇到生病,能少花很多钱,而我们是没有五险一金的。这个工作税后也有1万多,算是很好的工作了。但我不敢去。一是因为游戏的债务每月就要1万多。二是银行不提供宿舍,上海租房很贵,我连去上海的本钱都没有,只好拒绝了这份工作。

我今年的目标是“上岸重新做人”:把赌博游戏戒了,把之前已有的债务还完,最好还能再存点钱,几万块都可以。

最近两年,催收行业在走下坡路。债务违约的人变多,我们不容易要到钱,能拿到的绩效比例也越来越少。今年4月,绩效比例又一次下调。即便每个月催收回来的还款一样,我们的收入也要少3~5千元。这个比例一直在调低。我手边主要的还款来自几家银行的外催,网贷平台相对较少。但最近有好几笔银行的债务要还完了。整体还款额度少了,绩效比例又降低,我的收入会有较大幅度缩水。3月份我甚至在朋友那边拿了其他案子,多挣了6000外块,才把开支抹平。

现在我师傅在给我画饼,他打算基于手边的项目再做一个小公司,许诺我每月能分红小几千块。如果这个饼能兑现,那我的收支也能平衡一下。我挺后悔的,如果当时答应了行方老师,去做银行内催,可能情况就好了。当然,按我当时的财务状况,也去不了上海。

不知道今年能不能上岸,把收支抹平,希望如此吧。

——完——

作者小北,永远学习进行时,抱着好奇心观察大时代下的个体。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