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崇明1号”蟹妈妈“进产房”了

访客 2025-03-31 13:02:22 17
“崇明1号”蟹妈妈“进产房”了摘要: 日前,崇明区水产技术推广站联合崇明河蟹产业集团、崇明河蟹协会,并邀请上海海洋大学专家教授,在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委培基地举...

日前,崇明区水产技术推广站联合崇明河蟹产业集团、崇明河蟹协会,并邀请上海海洋大学专家教授,在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委培基地举行“崇明1号”清水蟹蟹种繁育挂笼仪式,共同见证崇明品牌蟹种繁育的重要时刻。

“崇明1号”蟹妈妈“进产房”了

濒临东海,沿滩涂向远处眺望,一大片池塘碧波如镜,映照着天光云影,几只装有“崇明1号”抱卵母蟹的网笼挂在塘边。工作人员捞起网笼,抓取几只母蟹,这些临产的母蟹大腹便便、活力十足。上海福岛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沈亚达细致观察,连连赞叹。“这只母蟹腹部鼓鼓,起码有6两重,产卵量可以达到40多万粒,孕育出的蟹苗质量一定不错。”

“崇明1号”蟹妈妈“进产房”了

阳春时节,又迎来了河蟹“播种”的最佳季节。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是抱卵蟹集中挂笼排幼的最佳时节。基地负责人介绍,此次挂笼的抱卵蟹均达5两以上,母本群体经过严格筛选,背甲硬度、肝胰腺指数等关键指标均优于行业标准,配对的公蟹则达到7两以上。雌雄河蟹交配后,怀抱受精卵的雌蟹被称为“抱卵蟹”,每只抱卵量40-50万粒,亩产蟹苗约120斤。

“崇明1号”蟹妈妈“进产房”了

抱卵蟹挂笼是河蟹育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育苗人员将抱卵蟹装入网笼中放入培育池的过程被称为“挂笼”,夜间,抱卵蟹将孵化出的幼体排入水中,进行“布苗”。“通俗地说,所谓‘挂笼’就是把蟹妈妈送进产房,等待集体生产。” 区水产技术推广站负责人介绍,“我们举办挂笼活动,组织养殖户到现场近距离观察母本规格、透明的育苗过程,就是让蟹农更放心。”

“崇明1号”蟹妈妈“进产房”了

眼下虽然不是品蟹季,但养殖户们早已蠢蠢欲动,提前挑选蟹种的“优等生”。来自横沙岛新春村恒伟水产养殖合作社的蟹农吴炳昌从事养蟹20多年,以往在各地采购蟹苗,今年,他带着几名养殖户来到培育基地现场考察,“眼见为实,名不虚传,育苗环境生态,母蟹状态很好,蟹种都比较出挑,今年购苗就选‘崇明1号’了。”老吴信心满满。“养大一只蟹,先天条件要好,优生才能优育,抱卵蟹的规格大、抱卵数量多,育出的蟹苗身价就高,去年我们河蟹产业集团成员购苗后育成扣蟹,存活率很高,养大后的成蟹规格、质量、产量、销路都很好。”崇明河蟹产业集团董事长、河蟹协会会长黄春介绍。

“崇明1号”蟹妈妈“进产房”了

显微镜下放大40倍的崇明清水蟹幼体1期

据了解,挂笼两三天后,蟹卵脱胎成为溞状幼体,溞状幼体在水中蜉蝣如头皮屑,但在显微镜下,却可以清晰地看到幼体的心跳和眼睛,在离水1小时的情况下还能成活,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溞状幼体经过5次蜕壳,变为大眼幼体,然后变为仔蟹,再经过若干次蜕壳,长为幼蟹,即人们常说的“扣蟹”,一生经过20次左右脱胎换骨,最终走上市民餐桌。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专家王军介绍,在自然状态下,河蟹每年在江海之间进行生殖洄游,人工养殖后,要为它们另搬新家,在咸淡水交汇处寻找最佳产卵孵化地,江苏射阳是理想的繁育场所,被誉为全国蟹宝宝的“托儿所”。

“崇明1号”蟹妈妈“进产房”了

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组织专家,通过温控技术、增氧设施、在线监测等技术手段,精准模拟长江口天然产卵场生态环境,蟹卵成熟后,把母蟹迁出提温棚,转场至蟹种育苗塘挂笼产卵,预计首批优质蟹苗将于5月初上市。

“崇明1号”蟹妈妈“进产房”了

“崇明1号”蟹妈妈“进产房”了

“这批亲本是从去年首批上市的‘崇明1号’成蟹中万里挑一选出的种子选手,我们研究团队担任母蟹的‘助产师’,利用科技精心育苗,阶段性看,效果十分理想,蟹苗具有生长速度快、性腺发育优的特性,今后诞生蟹王蟹后有扎实的基础。”王军说,这批种苗到明年金秋季节开始“横行霸道”了,就可以“抓捕归案”,成为市民餐桌上的宠儿。

种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芯片,蟹种位于河蟹养殖产业链的上游,选好种,才能出好苗、养好蟹。自2022年种源计划实施以来,区农业农村委联合上海海洋大学科研团队通过系统性工程,成功构建起遗传性状稳定的种质资源库,通过统一供苗、标准养殖、品牌营销的协同机制,助力河蟹从种源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增值,“崇明1号”优质蟹苗覆盖率越来越高,去年年产1.7万斤大眼幼体,今年计划投放2.5万斤,可供崇明6000亩扣蟹养殖需求,预计扣蟹产量1250万斤,可覆盖40万亩成蟹养殖,崇明河蟹产业高质量发展已进入了快车道。

记者:张永昌;摄影:陈冲

编辑:焦倩倩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