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学生?浦东:AI进校园,校长先学习

“如果你是一名今天的学生,你会如何为未来做准备?”如果你是今天的校长,又该怎样培养面对AI世界和未来的学生?
2025年4月23日下午,以“拓展AI战略视野,驱动教育智能变革”为主题的2025年浦东新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校长论坛暨中小学校校(园)长、书记人工智能素养提升专题培训在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国家政策的全面推进,浦东新区积极响应号召,致力于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中小学校(园)长、书记作为学校发展的决策者与引领者,其人工智能视野与能力直接关系到技术在学校落地的深度与广度。本次论坛通过高端对话与智慧碰撞,为校(园)长、书记们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拓展AI 战略视野,共同探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路径与策略。
上海交大电院清源研究院长聘教轨副教授刘鹏飞、华东师大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院长周爱民、上海交大工研院执行院长王佳梁分别作了题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的思考》《大模型与教育创新实践》《如何培养AI时代的创新人才》主题报告。三位专家围绕AI技术展开了深入剖析,详细解读其技术原理,重点探讨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通过具体案例分享,生动展示了大模型技术如何为教育创新注入新动能,并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培育兼具创新精神与AI素养的未来人才。
两场圆桌论坛中,14位特邀嘉宾分别围绕“从管理到智理:人工智能在学校治理与人才培养中的实践突破”和“从辅助到融合:人工智能在赋能高效课堂中的实践创新”两个主题,展开深入且热烈的讨论,从不同角度剖析了当前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就如何构建更加科学、高效、适应未来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融合应用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
“在信息科技学科,我们嵌入了AI知识点,数学学科我们融入了这个算法思维,在语文学科我们利用大模型开始尝试,引导学生创作诗歌,创作童话,开展作文自主性修改等等。”六师附小校长金煜淳介绍说,“在校本课程方面,我们构建了覆盖全学段、贯通式的人工智能课程。”在建平中学校长虞晓贞看来,技术走在了教育的前列,这是一个“阵痛”的时代,“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中,让教育能够适应,让老师、学校的治理能够适应,需要在实践中先进行常态化的应用。同时,我们也要有特色化的学校资源、学科资源和学段资源,这样才能最终达成大范围、大规模的个性化培养。”
论坛以专业视角深度剖析人工智能国家战略规划的深层内涵与核心要义,聚焦校长能力素养提升这一关键环节,全方位、多维度赋能校(园)长、书记拓展AI 战略视野,创新教育改革实践,应对未来诸多挑战。未来,浦东教育将继续秉持“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开拓精神,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模式,为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原标题:《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学生?浦东:AI进校园,校长先学习》
栏目主编:徐瑞哲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龚洁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