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科创中心建设贡献法治力量,上海政法干警法律工作者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上海承担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使命,要抢抓机遇,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连日来,上海广大政法干警、法律工作者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家一致认为,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我们要全力以赴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供高效法治服务,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支持企业心无旁骛谋发展,让上海创业创新创造氛围更好、势头更强,为上海建设国际科创中心贡献法治力量。
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在调研“模速空间”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正迎来爆发式发展,上海要总结好以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孵化人工智能产业等成功经验,加大探索力度,力争在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各方面走在前列,产生示范效应。
近年来,上海政法机关主动作为、积极帮助人工智能等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应对发展过程中的风险挑战,以法治之力护航创新发展。
2024年3月以来,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依托“甘棠树下”上海模速空间司法服务联络点,先后就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风险、新《公司法》背景下企业运营的风险等主题向空间内企业进行专题宣讲和法律咨询。
“针对辖区人工智能产业面临的问题,我们经调研分析,撰写了《关于完善人工智能产业知识产权保护行政监管的司法建议》,并发送给徐汇区新型工业化办公室,携手行政机关共同为创新型企业保驾护航。”徐汇法院立案庭副庭长、“甘棠树下”上海模速空间司法服务联络点负责人王宏霞说,下一步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巡回审判、跨前一步就地化解矛盾等方式,努力实现“审理一案、治理一片”,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且具有针对性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上海检察机关主动对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法治需求,构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新模式,率先探索建立科创园区“法治副园长”机制,目前共有19家检察院分别进驻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张江科学城、“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等28个国家级、市级重点特色产业集聚的科创园区。
上海“模速空间”创新生态社区法治副园长,徐汇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朱庆华表示,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以排头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担当,继续深化“法治副园长”工作,以检察履职服务人工智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为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贡献检察力量。
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情指中心副主任王磊表示,除了依法严厉打击侵蚀企业创新动力、损害企业核心竞争力、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各类经济犯罪,还要进一步擦亮“沪企管家,护企有我”品牌,强化与科技创新企业的沟通交流,从制度建设、法律援助、报案指引、风险防范等方面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零距离”法治服务,助力企业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作为青年法律人,我们应当立足专业优势,在科技创新与法治建设的交汇点中找准定位,用专业智慧回应时代需求。”上海信昌律师事务所主任蒋振伟说,青年律师应主动研究专利法、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在实践中的落地难点,例如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边界等新兴领域,通过出具法律意见书、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等方式,为更多科创企业提供风险防控方案。
更大力度保护企业知识产权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上海公安机关表示,将依托“砺剑”系列专项行动,充分发挥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赋能作用,持续高压严打侵犯知识产权、商业秘密等违法犯罪活动,有力维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助力打造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上海市公安局环食药侦总队知识产权犯罪侦查大队大队长杜孔表示,将依托“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发挥公安新质战斗力牵引作用,依法严厉打击、严密防范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合力攻坚知识产权领域新类型、新手法违法犯罪,全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创新活力。
近年来,上海法院不断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发布《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现代化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意见》,健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机制。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唐震说,下一步,上海法院将聚集新领域新业态,以更高质量的司法供给,更高水平的司法服务,全力保障上海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2014年12月28日,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作为全国首批三家知识产权法院之一,正式揭牌成立,立足国家发展战略和上海工作大局,持续做优服务科技创新功能、培育知产审判“优选地”,在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做优服务科技创新功能、培育知识产权审判优选地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日,我主审的一起发明专利纠纷案件精准破解使用环境特征认定难题,确立‘适用于使用环境即构成侵权’的裁判规则,成功守护原告专利权,并入选了全国法院知识产权案件法律适用问题年度报告及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新质生产力发展典型案例。”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知识产权综合审判一庭审判长杜灵燕说,知识产权案件与新质生产力及科技创新紧密相连,希望能通过案例的示范效应,以司法智慧为创新划定保护红线,为上海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和国际科创中心建设贡献力量。
去年,上海检察机关全面落实知识产权“一案四查”机制,在办理商标类刑事案件中同步审查刑事追责、民事侵权、行政违法及社会治理问题,深挖监督线索。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部副主任陆川表示,将继续自觉把知识产权检察工作放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谋划,对标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全面发挥“四大检察”综合履职优势,对内打造专业化、国际化人才梯队,对外加强多方协同保护机制,聚焦高新技术、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领域,以高质效办案确立完善技术司法保护规则,践行对一线创新主体知识产权的全链条、全生命周期保护,深度参与到知识产权治理大格局之中。
让企业更有感受度获得感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上海政法机关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全面提升规范化执法水平,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让企业更有感受度和获得感。
上海公安机关扎实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全面应用“检查码”优化涉企行政检查,持续升级公安政务服务,依托“蓝鲸”护企工作站等载体畅通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各类市场主体放心投资、安心经营。同时,助力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积极争取和落实出入境首创性政策,完善海外人才“警心境力”服务包制度,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来沪创新创业。
创新产业、新兴业态需要包容的环境。为回应企业“轻微的违法行为、无心之失能否不处罚,给予改正机会和包容空间”需求,上海率先依据行政处罚法轻微不罚制度,推出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清单,在指导当事人改正的前提下实施免罚。截至2025年3月底,上海现行实施的轻微不罚清单达35份,涵盖28个执法条线,累计超过88万家企业受益,若以单行法罚则的最低罚款金额计算,减免罚款金额超过11.7亿元。
蓬勃的市场、繁荣的经济背后是审慎的监管。为将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限定在最小范围内,尽可能减少对企业的影响,上海提出“用对行政相对人影响最小的方式,实现行政管理目的”理念,并出台清单,率先明确强制措施“法定有权实施的,什么情况下不实施”“确需实施的,如何限定在最小范围内”等具体要求。截至2025年3月底,仅市场监管和税务领域已有超过10.4万家企业获益。
上海司法行政机关表示,将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聚焦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持续优化行政执法和服务,深入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在助力企业合规建设、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构建高效政企沟通机制等方面不断推出有力举措,以良法善治涵养经济活力、激发创新动力,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上海市公安局法制总队副总队长李锐表示,要聚焦经营主体关切,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实施,构建高效完善新型监管体系,以精准高效的服务回应企业需求,全力打造安全稳定、公平正义、便捷高效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原标题:《为科创中心建设贡献法治力量,上海政法干警法律工作者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栏目主编:张骏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王闲乐 邬林桦 刘雪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