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入职提供假学历,工作能力岂能任由“我觉得”?丨中听

访客 2025-05-14 18:51:54 7
入职提供假学历,工作能力岂能任由“我觉得”?丨中听摘要: 评论员 王晓娜当“注水”的学历遇上“较真”的职场,难免会翻车。据荔枝新闻报道,近日,江苏苏州,张某应聘一公司的质量工程师...

评论员 王晓娜

当“注水”的学历遇上“较真”的职场,难免会翻车。

据荔枝新闻报道,近日,江苏苏州,张某应聘一公司的质量工程师,公司核实发现张某提供虚假本科学历证书,终止了她的入职流程。张某起诉要求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法院审理指出,张某提供虚假学历证书,违反双方约定、有悖诚实信用原则,且双方并未建立劳动关系,公司无需支付赔偿金等费用。最终,法院驳回张某全部诉讼请求。

入职提供假学历,工作能力岂能任由“我觉得”?丨中听

本是自己伪造学历,却反手起诉公司要赔偿……求职第一课,“诚信”很重要。公司聘书说明了“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发现问题后及时止损,既是对企业负责,也是对诚信求职者的公平。试想,如果造假者轻松过关,那些踏实努力的真本科生岂不是成了“冤大头”?

张某在庭审中承认自己是大专学历,觉得文凭限制发展才购买假证,坚称自身能力能胜任岗位。就业市场固然存在学历要求,但求职用假证“逆天改命”,等同于饮鸩止渴。岗位能不能胜任,不是靠主观判断,学历证书正是一个简单有效的评判方式。如果工作能力能说“我觉得”,那“我觉得我有博士水平”怎么破?

当然,张某的案例也揭开了学历造假的一角,更引发大众思考,为什么假证有市场?为什么有人铤而走险买假证?这与就业市场的“唯学历论”有着密切关系。

入职提供假学历,工作能力岂能任由“我觉得”?丨中听

人事筛选简历时,本科可能是硬指标,晋升涨薪时,学历又成了隐形门槛。就业市场的学历门槛也在被不断推高,大专能胜任的岗位要求本科,本科够格的职位却非研究生不要,学历“通货膨胀”愈演愈烈。

张某的经历,是就业矛盾的缩影。想要避免这类荒唐戏码,需要就业市场和求职者双方都摆正心态。用人单位方面,要合理制定工作岗位用人标准,避免学历要求“虚高”,按需设岗,最大化发挥求职者的才华;个人方面,要积极提升自我,学历上稳扎稳打,凭本事提升就业竞争力。

就业不该是对抗赛,而应是双向奔赴的协作,企业放下学历滤镜,求职者拿出真实力,才能让“对的人”遇到“对的岗”。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