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雨播种正当时,上海黄道婆纪念公园种下“都市棉田”|徐汇,侬好

民间素有“清明早,立夏迟,谷雨种棉正应时”的说法。4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节气,也是百谷播种的典型代表节气。今年谷雨节气,黄道婆纪念公园再续种棉传统,复现园内《御题棉花图》的环节场景。通过一起播种本土棉,感受农耕智慧,见证“地上云朵”的成长奇迹。
孩子们在黄道婆纪念像前合影
据黄道婆纪念馆学术顾问方云博士介绍,去年4月,央视直播了黄道婆纪念公园“清明棉种”播种场景,并在这块“都市棉田”中相继开展了一系列传统文化与公益活动,备受好评。今年,月球棉种C41与“棉花大熊猫”紫花棉又高光亮相于此,同时还邀请孩子们一起播下种子,并期待和他们一起欣赏美丽的花、收获如云的棉。
敬献棉花
春播活动从一场《神奇的棉花》的科普讲座拉开序幕,上海辰山植物园高级工程师陈彬博士详细讲述了这株植物的迁入、种植历史、品类特征及价值贡献等。孩子们在了解棉花的基础上,用彩棉花束敬献被誉为“先棉”的黄道婆纪念像。
《神奇的棉花》科普讲座
孩子们跟着区级非遗传承人刘秀梅奶奶播种棉花,松土、撒种、施肥、浇水,小心翼翼地保护每一颗种子。“1个月后,棉花的种子就会出苗,等到8月,就可以看到多多棉花。”刘秀梅介绍道。
播种时光
“今年播种的这些本土棉种来之不易,它们凝结了中国棉花科研机构多年以来存续、培植以及研究的心血。”方云特别介绍道,“虽然在城市的更新迭代中,棉花退出了中心舞台,但它数百年来持续温暖了民众的生活,‘先棉’精神更是上海城市创造与探索精神的体现。在对青少年群体科普教育中,提升他们对中国本土棉种的认知与保护,是关乎生物多样性、文化传承和生态可持续性的重要议题,也期待这些承载千年智慧的种子继续生根发芽。”黄道婆纪念公园的“都市棉田”将成为大家学习传统文化、生活劳作、国际交流等诸多方面的载体与焦点。以土为纸,以种为墨,共绘属于新时代的“棉花图”,传播先棉精神。
原标题:《谷雨播种正当时,上海黄道婆纪念公园种下“都市棉田”|徐汇,侬好》
栏目编辑:顾莹颖 文字编辑:赵菊玲
来源:作者:殷志军 徐喆衎